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恰當表達

寫作時,我沒有特別去想要用什麼技巧,而只是尋求如何最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2023年5月29日 星期一

依中道去接受

有些導師教人,要接受自己,接受他人,接受事實,等等

這是成長的方法

而當接受不了的時候,要接受自己的「接受不了」,接受自己的「不接受」

這是有道理的,因為人性的限度就是如此,不是任何情況都能接受

但我總是做不到,經常接受不了事情

最近想到,可以嘗試用中道去實踐接受,在「接受」與「不接受」之間取得平衡

能接受多少就接受多少,如果能去到最適點,則最佳

2023年5月27日 星期六

更彈性的取向

如果要做自己,而自己想做到無套路,那麼,不是應該向無套路的方向走嗎?

話是不錯,但並不容易

對一般人來說,用中道的方式對待套路,無執於套路,會更有彈性,亦更適合

走中道

死跟套路,固然不妥

抗拒套路,亦不自由

套路恰好

李小龍之所以提出無套路,也許因為,社會已變得好公式化,千篇一律

但其實不必去到無套路這麼極端,少套路就可以了

如能做到恰到好處地使用套路,則最佳

我的寫作

我寫作,以自創為主,套路不多

跟套路去寫的文章,社會上有好多,也不用我再寫

難掌握

生命好廣闊,套路好多,要盡數掌握,並不可能

熱情

看李小龍的光影片段,感受到他對生命的熱情

熱愛武術,熱愛電影,熱愛哲學

自創

最近自己在嘗試的,正是自創套路

套路自由

真正的自由人

可用套路,亦可不用,視乎情況

創造套路

正如有人會創造潮流,我們亦可創造套路

在套路中創新

傳統如果有的套路是好,不妨保留,繼承之餘,亦可在其中創新

比如郭靖學武,修練降龍十八掌

這是丐幫的掌法套路,但郭靖並非只知傳承,而是練著練著,有所領悟,與人對戰時,可以在掌力中連加一十三道後勁

這就是創新了

郭靖這樣學習很好,在套路中創新,值得參考

想通

過去要求自己無套路

現在想通了,不必做到無套路,適當使用即可

適度的套路

關於套路,不用陷入有無之爭,而可以考慮多與少

譬如說話,如若每一句皆是套路,則缺乏真誠

如要堅持全無套路,卻又不必

甚至有些套路,是禮儀,不妨跟隨

對於套路,我主張走中道,不要太多,亦不必全無,適度就好

不取不捨

執著套路,固然被綑綁

執著無套路,亦構成限制

也許可以走中道

不會事事跟從套路,但適當時可以跟

不取亦不捨

答題

發覺人工智能答題,是有套路的

2023年5月26日 星期五

無套路

截拳道之所以主張無套路,因為套路常常是窒息生命的

而如果我們想實現自己,就不要只知傳統的老路子

哲人

李小龍,是我好欣賞的一位哲人

走出自己的路

一味跟著社會主流去走,未必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而像李小龍,走出自己的路,相信是很有滿足感的人生

啟迪人心

相比學院中的哲學

我覺得李小龍的截拳道,更具啟發性,更能啟迪人心

俯拾即是

認識一位前輩,精通棋藝,以棋藝思維,應對現實生活的各種事情

他的根底是棋藝

而李小龍,嘗試很多領域,武術、寫作、電影、心理、哲學等

他的根底,是武術,同時融入哲學在其中,而形成截拳道

找一個領域,浸淫其中,練到一定境界,也許能融會貫通,對於別的領域,也俯拾即是

看李小龍展

看了「李小龍展」,好深的感受是,李小龍是活生生的

沒錯,他的肉體早已不在世上,但他的精神仍在

仍在啟發世人,影響世人

我覺得他是雖死猶生

相比之下,在世的人,有些卻是雖生猶死

對這些人,如果接觸一下李小龍,或許會得到啟示

技能

在武俠,人物的技能是武功

而在現實人生,人們會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能,以應付生活

2023年5月24日 星期三

明白

歲月過去,對許多詩詞,漸漸明白更深

尋求開拓

不必太著緊現在的工作回報多少,目前生活能應付的

反而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可以開展更多新嘗試、新工作

不用將自己局限在傳統的工作模式中

辛棄疾

最能傳承儒家精神的詞人,是辛棄疾

儒學真傳

覺得唐君毅先生,得儒學真傳

2023年5月23日 星期二

義士莊子

莊子,在我看來,是一位熱血的義士

他對社會的批判,正是出於熱血和道義

莊子屬於道家,但表現出儒家推崇的正義

從傳統到現代

剛看完金耀基的《從傳統到現代》,很好的一部書

欣賞它的宏觀叙事

對傳統中國社會了解更深,亦看到中國現代化的道路

2023年5月22日 星期一

林家與青城

我覺得,當年的伊拉克,就是擁有辟邪劍譜的林家

而美國,就是青城派

哲學的應有之姿

在《哲者》,李生有一篇文章,名為「哲學衰微哲道生」

我覺得,它說的是,哲學的應有之姿

發揮

能夠有現今種種領悟,我好感恩

接下來的日子,覺得可以有很多發揮,很多貢獻

中史之用

文史哲,各自展現中國文化的不同層面

而我覺得,三者之中,最能讓我們了解中國社會的,是歷史

影響力

孔子當年,顛沛流離

死後卻影響中國兩千年

可見人的影響力,可以很大

不要低估自己,努力發揮,改變社會

改變世界

想有更多的影響力

不單改變社會,甚至改變世界

功勞

看著學生棋藝逐漸進步,感到欣喜

我也有功勞

解構文本

面對一個文本,先將其解構,找出它的各個重點,然後將之重構,成為自己能掌握的形式

以此駕馭各種文本

2023年5月21日 星期日

感受課堂

今天課堂上,悟到一點,就是說,教學可以慢下來

之前太急進,總想將更多知識教給學生,但學生未必吸收得到

而且,太快的話,亦難以感受課堂,從而活在當下

2023年5月20日 星期六

大局觀進路

學一門學問,掌握其重點,將重點串連組織起來,形成結構

這是大局觀的進路

相信自己的付出

相信自己付出之後,會有好的影響,而不是「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

有這樣的信念,就能正面地面對事情

譬如最近教棋,看見學生進步,自己有一份影響力在其中,感覺到教學的意義

宗教的需求

這是科學時代,相信宗教的人沒有以前多,但還有不少。可見信仰方面的需求

我想,有些人關心的是人生以至終極問題,而宗教會在這些方面提出它們的觀點

2023年5月19日 星期五

眾生之苦

有些人一直順境,事業有成,卻只知繼續往上爬

而看不到,世上很多人,都過得很艱苦,有很多人,其實需要幫助,卻無人相助

人間病苦

阿 Mo 的治療經歷,許多人在守望

但不只他,還有很多病人,在病業之中

醫院門診部,坐滿病人

去年我住院時,看見很多病友無法落床

人間確實苦難甚多,祈求眾生慢慢離苦得樂

迷惘

今天有些迷惘

金庸與推理

看網上一些金庸評論文章,列舉証據,分析小說的暗線

令我感到,金庸小說,可以當作推理小說去看

2023年5月18日 星期四

暗寫楊過

《碧血劍》的金蛇郎君,從未正式出場,他的故事由其他人說出

《倚天》的故事裡,楊過從未出場,名字幾乎未曾提及,但有許多情節,是在寫楊過

兩小說相近的寫法

《倚天》的楊過,比《神鵰》楊過要厲害得多

看 Mo 的代禱信

看著李盛林牧師為啟言 Mo 寫的一封封代禱信,感受到阿 Mo 接受治療的艱辛

自己去年亦曾患上大病,經歷治療亦不容易,相比阿 Mo 的情況,已不算什麼

在這裡,為阿 Mo 的健康祈求,祈求上天一路看顧,帶領阿 Mo 完成治療,回復健康,誠心所願

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讀書人和武士

在傳統中國社會,讀書人有很高的地位,他們對社會亦有很大的影響

相比之下,明治前的日本,則以武士為支柱

中國的讀書人,日本的武士

兼容東西

不用一味追求西方的教學方式,東方的也有很多優點,可以兩者兼容並得

冥冥中的安排

當年遇上李生的《思藝》,覺得是冥冥中的安排,而非巧合

李生的書對我,影響極深

中道

歲月過去

越來越感到中道的重要

無憾

並非高薪厚職,不是什麼重要人物。但人生中,我得到很多,經已無憾

以後得到的一切,都是錦上添花

不安

今天頗感不安

名心

在這個社會,很多人急不及待想成名

名心是普遍人都有的,但人們似乎好心急

慢一些其實不要緊。甚至有些難關,也是好的。過關之後,人會成長

希望社會慢慢調整過來,目前這樣是不健康的

2023年5月14日 星期日

攻略

玩電子遊戲,有所謂攻略

就是一些文章,教導你如何玩好一款遊戲,如何通關

近來想到,不只遊戲有攻略,世上很多事情,都有它的攻略

譬如讀書,有考試攻略

學武,有秘笈

以至人生,有各種哲學和宗教思想

在這些不同領域,若能掌握攻略,都會令你玩得更好

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知己

風清揚遇上令狐沖

正如黃藥師遇上楊過

權力結構

對社會的運作,福柯深具洞見

照他看來,社會背後,是權力的運行

知識,是權力結構的一部份,在暗中鞏固權力

社會上的人,要訓練成循規蹈矩,以維持秩序

對社會的歌頌,對知識的宣揚,都為了成就既得利益者

控制在手

當事情漸漸控制在手,會有信心

控放平衡

什麼都無法控制,就會有無力感

什麼都想掌控,若面對掌控不了的事,就接受不了

接受和控制,要兩者平衡

2023年5月11日 星期四

蛛絲馬跡

推理,常常是透過各種蛛絲馬跡

遊戲突破

好期待人工智能創作出新手機遊戲,也許會有很多突破

學術與推理

學術考証,就像偵探查案

講証據,憑証據推理,以尋找真相

正因這共通處,我想,讀推理小說,有助培養學術研究的能力

依中道調心

不是讓心放任自流,而是依循中道,適當控制,不讓其主宰一切

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降伏己心

一向以來,我都由得內心各種起伏,可說被心控制

也許,接下來嘗試駕馭己心,降伏己心

學生

我的學生都不錯,感恩

貢高我慢

覺得自己見解獨到,其實可能是貢高我慢的表現

綑綁

一向以來的觀念,可能是我的綑綁

有些道理,說得很漂亮,現實中,卻未必能助人離苦得樂

嘗試解決煩惱

究竟道行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亦或能接受痛苦?

一向以來,我都認為,煩惱來了,不是去消除它,而是與之共存

但今天,我有反思,真相是否如此?抑或這只是我的一個觀點?

面對逆境,也許真的可以煩惱不生,心如止水

其實真正的我,是想消除煩惱,做到苦的止息

煩惱是否真的只能接受,無法消除,唯有共存?接下來的日子,試試去解決煩惱

認識中國社會的小說

金庸小說中,最能讓我們認識中國社會的,是《笑傲江湖》和《鹿鼎記》

幸福

父母親安好,就是幸福

無力自救

有時情緒好差,又改變不了,會感到無力自救

常聽說要接受自己的情緒,道理是這樣,卻總是無法做到

感恩

能夠做一位老師,對我來說,是好值得感恩的事

2023年5月8日 星期一

諸葛亮

三國時,能夠隱居而知天下,有諸葛亮

斷事的憑據

由於無法親歷,因此,資訊是我們斷事的憑據

此外,再加上對人性的了解、對社會的了解

知天下之道

社會事,大都不是我們親身經歷

要去了解,首先要接收資訊

有了資訊之後,嘗試判別真假,再去分析推理,由此了解事情真相

善於思考的人,就從那些資訊,知天下事

《鹿鼎記》的社會

《鹿鼎記》刻劃中國社會,可謂入木三分

而這個社會是否儒家思想主導?我覺得不是

2023年5月7日 星期日

國人根底

當今中國文化的核心,是道家的老子哲學

「中國根底全在道教」,魯迅說的。信然

學習玄澄大師

《天龍》的玄澄大師,曾經歷武功盡廢

我患過重病,亦曾經歷能力大減

玄澄大師失去武功之後,轉而勤修佛法,而得開悟

經過不少歲月,我的能力亦恢復不少,人生亦體會更深,領會「煩惱即菩提」這句話

柔和的文化

當今世界的主流文化,是強調進取、征服

在這種文化之下,如果做不出成績,難免情緒不穩

在這樣的時代,中國傳統文化,有值得借鏡之處,尤其是其柔和一面

不是你爭我奪,而是和平相處

譬如太極拳,即是一套柔和的拳術

看心靈

現代人物質豐盛,但心靈未必健康

要衡量一個社會,更重要是看其心靈,而非單看物質

從這個角度看,現代很多人有情緒病,其實並不健康

修為好

一個修為好的修行者,仍可能經歷各種負面情緒

他的過人之處,或許在於,他不太懼怕去經歷,而容許生命有各種困難

心境

經歷多了,有時心境亦會轉變,對事情了解更深,亦更懂得放輕

宿命的課題

對我來說,宿命是我要面對的人生課題

過去很多年,一直陷入宿命之中,至今未能擺脫,但現在開始看到這種綑綁,希望慢慢能放下

體會

對人生體會深了些

會有高低起跌,容許生命有不如意的時候

將數學視為平台

很多運算都可以交給計數機,那麼,為何人類還要學習數學?

我覺得是思維訓練

長大之後很大機會不會用到那些數學知識,但可以將數學看作一個媒介,訓練我們思考,數學是一個很好的平台

代勞

發展下去,很多事情,都由人工智能代勞,而人類就負責做那些人工智能無法完成的事情

就像中學生可以用計數機,很多運算都由計數機代勞

融入棋藝

今天忽然想到,也許接下來的日子,人工智能會融入棋藝,無論是教學,抑或比賽

期待這些新發展

愉快

今天的課很愉快,感恩

2023年5月6日 星期六

2023年5月5日 星期五

不拘一格助人

一直以來,我好努力想建立一門理論,助人離苦得樂

至今未曾建成理論,但我仍多作嘗試去幫人

我現在覺得,自己能否建成理論,已不是最重要

幫人,亦可借助各種理論知識,不拘一格

煩惱即凡夫

佛家有云:「煩惱即菩提」

意思是經歷煩惱,解決之後,人會成長

話是這麼說,我仍然好怕煩惱,好想避開

我想,這就是凡夫

對我來說,可謂「煩惱即凡夫」

宗教的本意

宗教的本意,應當是助人的,為何有些變成人的限制?這是否有違本意?

戒律,有其道理。但如果外邊有幫助你的事物,為何要禁止?

理想化

自己看事情,有時會理想化

就是起初將事情看得很好,漸漸認識多了,才知道不是這麼一回事

也就是說,不夠如實

兼收並蓄

有些宗教組織,如果加入,就會禁止你學習其他宗教

目前我並不屬於某一特定宗教,也就不受此限。各個宗教的法門,只要有助成長,都可以學

勢利眼

有些人讀了書,會變得勢利眼,很要不得

基督教教人謙卑,有道理的

助人

沒錯,我嚮往隱居

但更多時候,我是入世的

一向以助人為志,願助眾生離苦得樂

自況

學了那麼多年,不知別人怎麼看我,我是將自己看作一位修行者

修心

修行,重在修心,重在心的調伏

這是重心,亦是困難所在,是一生的修行

祈願

由自己的負面情緒,想到眾生的負面情緒

不只自己,許多人受著情緒之苦

人生不易

我佛慈悲,願佛菩薩看顧眾生煩惱,令眾生早日離苦得樂

負面

仍然有很多負面情緒

2023年5月4日 星期四

欲望的止息

我有位學生,讀佛教學校

教學過程中,我留意到,學校給他的習題,並不有趣,反而有些平淡

我漸漸悟到,這很可能是故意的

想找有趣味的題目,其實不難,很多教科書都有很多有趣的題目

但這間學校提供平淡的題目,正是為了欲望的止息,令你不要一直追逐各種欲望的滿足

一直追逐欲望,到頭來,可能是空虛

別太保護

不用太保護自己

經歷困難,可以從中得益

情緒

揮之不去的負面情緒,放不下,不知如何面對

2023年5月3日 星期三

宿命轉換

一直以來,我有很強的宿命感

覺得自己人生沒什麼可能性,遑論實現理想

但最近,我在尋求實現理想

先釐清

想實現理想教育和社會

先要釐清的是,你心目中理想的教育、理想的社會是怎樣的

想實現理想社會

最近在想,除了補習,如何才能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教育、理想社會?

在尋求對社會有更大的影響

教學核心

我的教學核心,就是邏輯思維

透過各種學科作為媒介,教授思維之道

方法是,由思維入手,去掌握各門學問

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佛法即社會

不是遠離世間,而是在世間建設淨土

這就是「佛法即社會」

中國的脊樑

喬峰、郭靖,剛健有為,頂天立地

我覺得他倆,就是「中國的脊樑」

2023年5月1日 星期一

影響

想尋求,對社會文化有更大的影響,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人情面子

讀金耀基《中國社會與文化》,感受到金先生的洞見

他提到中國人的人情面子緣於儒家,可謂發人深省

我想到的是,一直以來,我所認識的儒家,不是這麼一回事

也許,自己過去的認識,不夠全面

我覺得人情面子,確實是維繫中國社會的重要因素

而更高境界的儒家道義精神,不是人人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