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1日 星期二

2023年1月30日 星期一

天真

在看《笑傲》,梅莊一戰,令狐沖結識丹青生,兩人都有一份天真

欣賞這種性格

棋的成長

發覺自己做事,會著重自己能否成長,然後才做

譬如下棋,當走到千篇一律,熟極而流,沒錯更易取勝,但也沒有成長

記得金庸為吳清源的書寫序,提到:

「(吳清源)後期的奕棋不再以勝負為務,而尋求在每一局中有所創造,在藝術上有新的開拓。」

我的棋藝,和吳清源自然沒法比,但「不只考慮勝負,更著重新創造」,也是我的追求

出去比賽,有的棋手會充分利用規則。總之沒違反規則,就會考慮利用

但你想比試的,是否這些?如果你只想較量棋藝,為何要這樣?得獎真的這麼重要?

沒打算再參賽。如今的我,只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走我的棋路

過年有感

最近過年,看見一些舊同學在網上分享相片,他們相聚時拍下的

見他們比以前滄桑了些

生活不容易,而社會對人不斷壓迫,如何能活得寬容、活得開朗?

都失去了小孩子的純真

世情就是如此

習氣

不錯,早前悟到一些道理,有些進步

但漸漸又察覺到,自己很多行為,仍是身不由主,不斷重覆,似乎被某種力量控制

這就是習氣

氣劍之爭

在《笑傲》的華山派,有所謂氣劍之爭

氣宗認為,學劍之道是以氣御劍,以氣(即內功)為根基,再運使劍術

劍宗則認為,學劍就是以劍為重,勤練劍招才是正途

教學上,我贊同氣宗思想,但劍宗亦值得借鏡,進一步,我更想幫助學生將所學融會貫通

小說中,風清揚傳劍與令狐沖

一般認為風清揚是劍宗,因為他只傳劍法,沒傳氣功

但我覺得,風清揚已超越劍宗。他所教的劍理,正是融會貫通,更高境界

反叛和乖巧

有的人看似反叛,其實很著重主流社會的看法,而追求認同

有的人看似乖巧,卻執著已被社會遺忘的價值,而去持守

2023年1月26日 星期四

容許不完美

早前悟到,要容許自己追求完美

今天又有所悟

就是說,當我執著完美時,要容許自己追求完美,又當我發覺自己做不到完美時,要容許自己不完美

也許這樣自己能放鬆一些

艱難的功課

今天去探親

自從疫情開始,就沒見面了。這次再聚,感受很深

他們工作繁忙,又要照顧家庭,生活不易

這個時代,家長孩子都不容易。作為導師,常與家長學生接觸,好清楚這一點

社會對孩子要求很高,家長好緊張孩子的學業

對家長孩子來說,都是艱難的一門功課

希望慢慢地,社會能調整過來,讓大家生活安好

2023年1月22日 星期日

容許匆忙

平日,不時覺察到自己的匆忙,覺得匆忙不好,於是想讓自己慢下來

今天突然悟到,要求自己不匆忙,也可以是一種執著

在這個社會生活,很難不匆忙的

慢下來固然好,做不到也不要緊

容許自己有匆忙的時候,對自己更寬容。培養這種放鬆的心境

祈願心靈的調整

現代文化,很著重成績

做學生時,要考好成績。出來社會工作,要事業有成

本來,想考好成績,亦是人之常情。但現代社會似乎過火了。父母在追趕,孩子也在追趕,永無安寧

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都會有心靈疾病。嚴重的,譬如有些歌星,患過抑鬱

這樣走下去,是不健康的

長遠而言,社會要調整過來,尊重每一個人,讓人健康成長

確實是不容易的事。祈願世界逐步調整

作家夢

中學時,我的夢想,是做作家

但自己中文成績不好,因此,雖然很努力看書,努力練習寫作,但自己沒信心,學業上,也沒往這方向走

但其實,我一直想做作家

現在,我不時在網誌發表文章。有這樣一個分享園地,我覺得,已經實現了夢想

我覺得好滿足

人生的意義

剛剛看了法鼓山常禮法師一段佛法影片,令人深思

在影片中,常禮法師提到,在人生路上,我們要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

看完影片後,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

在影片中,常禮法師提到,他自己的人生意義,在於令自己快樂,並且令其他人快樂

我想到的答案,和法師頗為相似

一方面,我想追求知識,令自己的學問和心靈去到更高境界

另一方面,我想實踐教育,希望將自己的心得,分享出去,令更多人得益,令更多人可以更好地走他們的人生路

也許,這就是我的人生意義

這個時代的心路

這個時代,對人催逼甚緊

很多人焦慮不安,一直在追趕,怕被淘汰,怕跟不上

科技不斷進步,心靈卻備受壓迫

也是人面對心靈的機會吧

經歷過時代的洗禮,人會更加成長

2023年1月21日 星期六

陰柔文化

西方文化推崇剛強

中國文化卻頗重陰柔,這是中國文化的獨特處

自我治療

今天有些負面情緒

看自己這段日子寫的網誌,看著看著,內心平和不少

也許,這是治療自己的一種方法

2023年1月20日 星期五

剛柔並濟

執於柔,或執於剛,都有所偏

一個自由人,是剛柔並濟的

無形之道

截拳道的心境,是一種自由、無執的心境

不固守一法,而是各種方法都可以使用

就如水,本身沒有形狀,但因應容器,卻可以變成任何形狀

截拳道,就是這樣一種無形之道

2023年1月19日 星期四

走下來

一步一步爬到頂端,固然不易

安然走下來,接受自己風光不再,能力不再,同樣極難

藉棋煉心

這兩天輸了很多局棋

今天禪修,抽到「感謝」這張牌。心想,難道要感謝這些挫折?

平常心,真的很難。輸得多,仍然接受不了

對於人生,痛苦是需要的,讓你成長。即使是棋王,也有衰落的一天

面對自己種種失誤,很難接受

習弈,是很難,也是很好的修行。要面對各種難以接受的情緒

伍老師說,學跆拳道,對他而言,是藉武煉心和藉武悟道

然則,對我來說,習弈就是藉棋煉心,藉棋悟道了

感概

想到很多學生在學校經歷挫敗,對於教育的現狀頗為感概

覆診

今天覆診。見醫生前,好害怕,好怕復發。幸好醫生說沒事,太好了。感恩

2023年1月18日 星期三

能否改變看法?

如果只有成績好才受肯定,才有意義,那麼大多數人的人生都無意義,因為成績好的是少數人

但為何我們只肯定成績好的人?能不能改變看法?

受傷

記得有次看一段影片,介紹另類教育的

片中有位學生分享說,曾經在主流教育受過傷害,不想回去

我也是這般心情

《死神》卷首詩

《死神》作者久保,是一位詩人

他為《死神》每一卷寫的卷首詩,很美麗,很動人

抒發

生命就是這樣,有負面的時候,毋須去壓抑,抒發出來

迷惘

有時好迷惘,不知人生的路要怎樣走下去

不喜歡考試

從前在學校唸書,考過好成績,也考過差成績

對於考試,我並不喜歡

或許,因為有過很多挫敗

我只想簡簡單單學習,單純去享受學習,而不想有那麼多競爭

很多年了,受傷很深,還未放下

重興趣的背後

相比以前,現在的人講教育,會更著重培養學生的興趣

但在這背後,多半仍是看重成績

譬如說,當問及為何著重興趣,往往答覆是「有興趣才能學得好,從而建立成就,有一番作為」

換言之,表面著重興趣,暗地裡仍是看重成績

但我想提出的是,可否單純喜愛一件事,而不要求成績?

世界很大,有很多可能性,為何將自己只局限於成績?

可以的話,解放開來,走你自己的路

忽略當下

總是追逐,容易忽略當下

打發時間

有時無所事事,可以下一局棋,打發時間

無所求

當你沒什麼要追求

就能放下,就能隨緣,就能遊戲

進步

感覺自己的圍棋在進步

正常

有執著是正常的,不用強迫自己達到無執的境界

2023年1月17日 星期二

仍是那些招式

初學棋時,是那些招式

到較深入的階段,見高手對弈,仍是那些招式

但已出神入化

心境為要

心境好重要,放鬆,不去執取

有執亦好

無執是好,有執也未必不好,譬如擇善固執就是,不必要求自己達到無執的境界

何況,有執也有它的魅力,譬如楊過,相當執著的一個人,自有他的風采

僵化

發覺自己,一直以來都好僵化,好固執,常常鑽牛角尖,不知變通

拘泥

過度保護固然不好

總是執著不可保護,也是有所拘泥了

可以去保護,也可以不去保護

讓自己更有彈性,自作主宰

關於保護

對於家人,有時頗為保護

以前想,這樣對家人未必最好,可以讓家人面對他們的困難

於是很努力,要求自己不要那麼保護家人

今天想到,其實這也是一種執著

保護就保護吧

不保護固然是好,保護也非太壞

不用太多應該,不用太苛刻自己。容許自己做得未夠好,容許自己就像現在那樣照顧家人

遊戲

李生的文章,有時似乎「拜科衣」

即崇拜科學的體制格式,那是李生自己批判的行為

然而,也許「拜科衣」只是表象,他在遊戲

體系的限制

一直好努力,想建構自己的體系

今天突然悟到,體系可以成為自己的束縛,即截拳道說的套路那樣限制人

反而像現在這樣,不設定見,隨機應變,說不定更好

2023年1月15日 星期日

各有思考方法

問學數的目的,有人會答,是為了培養思考能力

進一步,或許會追問,學思考,為何不讀思方?為何不讀哲學或邏輯?

言下之意,是認為學思方哲學邏輯,比學數更能培養思考能力

實情是否如此,我有懷疑

我既學哲學,又學數學,對兩門學問都有體驗

在我的經歷,學數不能違反邏輯,但平日研習數學,是不會怎麼用哲學中的思方

語害三類、四不架構這些思方的工具,都不會用於學數

我覺得,思方確有其精深之處,但其他科目在思辨層面,亦不可小覷

每一門學問,都有相應的思考方法

譬如歷史,會有它的思考方法、研習方法。與邏輯不同,而一直練下去,也能練到高處

認識有位朋友學物理和電腦,思考功力亦甚深

學棋藝,也能培養湛深的思考能力

我覺得,不同科目,就如不同的內功,最高境界,都是打通任督二脈,但會用不同方法修練

不同科目就是不同工具,都可以鍛煉人的思考能力

我就在尋找貫通各種科目的方法,目前找到的是統攝

還不肯定對別人有多大幫助,但自己是受用的,會繼續在這條路探索下去

棋藝的提升

對於棋藝的提升,也許,目前自己需要的,是更多的練習,藉此增強內功

去享受棋藝

下著下著,似乎變成為成績而下棋,對此有所反思

不要總是追求成績,重新去享受棋藝

未有突破

幾個月了,有保持練習,而揭棋維持同樣級數

表示這是我目前的實力

也表示,我未有新的領悟,未有新的突破

水與原則

心性如水,並不表示不可有原則

只是你不執著為絕對,不執著為永恆不變,而容許修改

你仍可有你的堅持。但如你有天有新看法,也可以打破昨日之我

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流派名稱的道理

一刀流,顧名思義,應是著重一擊必殺

鏡心明智流,既名鏡心,想必著重心如明鏡

本心刀流,著重真心

念流,也許重心念,重一念

看劍道流派名稱,能學到許多道理

陰流

日本劍道,有一派名為陰流

之所以重陰,也許因為,這正是劍客須要練就的心境,即平常心

譬如宮本武藏,也著重平常心、不動心

這是劍道眾多流派的共通點

在棋藝,也體會到平常心的重要

征服

一直想要征服更多,其實當下就可以休息

征服,是出於貪婪

但不必完全放下,征服也是人的本性,但要取得平衡

記取人性,記取中道,這是要點

2023年1月13日 星期五

李生功夫精髓

統攝,是李生功夫精髓所在

思考三式、四大盲潮、詭辯要訣,皆統攝所得

李生一直觀察天下大勢,然後在《思上》統攝

統攝,近結構主義,尋找事物統一結構。尋得結構之後,未必就此停下,而是可以解構,像李生那樣破盲潮

《思上》,優秀的統攝之作

李生每一部著作,皆有統攝在,而《思上》,最能見出李生的統攝功夫

李生的魂是什麼?哲道之魂是什麼?

思方之魂,在於統攝。譬如四不架構,每一類謬誤,都包含很多例子,而非只一種情況

其他如思考三式、語害三類、子矛子盾等,亦是如此

當思方內化,之後最受用的,就是思考三式、賦能進路和子矛子盾。這也是統攝

身心的主人

如果你喜愛一件事物,到被其控制的地步,你就不再是自己身心的主人

戒律

為何佛家講戒律?

我想,原因之一,是令你不要沉溺於世俗事物,而被其控制

譬如酒,愛酒的人很多,醉酒的人也很多。醉,就是過度了。許多人都被酒控制

2023年1月12日 星期四

最好的心境

最好的心境,不是任何時候都好狀態,而是有時狀態不好你也接受

容許狀態不好

只容許自己狀態好才下棋,是一種執著

接納不同的心境,容許自己在各種心境下對弈

中道

從前佛陀的教導,是中道

既非苦行,亦非過份享樂,而是在兩者中間

恰到好處的一個位置

自主

一個自主的人,可以享樂,也可以不享樂

他自作主宰

對享樂的執著

不斷追求享樂,不斷沉迷,是否一種執著?對享樂的執著?

教育反思

現在不少人的教育觀,著重培養興趣

我的理念是因材施教,不同學生用不同教法。如果學生適合培養興趣,可以去培養。如果適合操練,也可以去操練。並無一定的方法

而我關注的是,著重興趣的話,學習就變成遊戲,可以成為一種沉迷

我不是認為這一定不對,但我也想將這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思考

不斷思考,不斷更新,才會進步。教育亦然

不一定潮流如此,就要跟隨。不要將某一套奉為教條,變得神聖不可侵犯,而是可以去反思討論

適切的方向

如果你總是做有趣的題目,對你來說,做題其實是玩遊戲,可能不斷沉溺其中

能享受,也好,現代人好重視

但,這是否最適切的方向?我有這一疑問

享樂的止息

不少數學課本的題目,都設計得頗有趣,喜歡數學的人,會享受其中

但有個學生,他帶來的數學練習,題目並不有趣

我留意到,他讀的是佛教學校,也許有關係

題目有趣,會令人不斷追逐。題目無趣,就不會追逐,也就是追逐的止息,也是享樂的止息,也就不會沉溺

也許,這是修行的啟示。回歸本然,返樸歸真

心齋

早前棋藝升了級,剛歡喜完,又想再升,想再有突破

其實,即使你得冠軍,封大師,封棋王,仍可尋找下個目標繼續追逐

達成一個欲望,又追求下一個欲望,如此不斷追逐,永無止境,內心亦不得安寧

也許,要學習內心的斷捨離,心齋

平淡是福

每天平淡、安穩地生活,就是幸福

感恩

感恩家人的陪伴、照顧和支持

感恩樓下有餐廳,有餐廳員工,讓我買午餐,省卻烹調的時間,而且食物美味

感恩

不妨經歷困難

記得有一次,一位朋友分享教學心得,說是不要太快掃清學生的學習障礙

認同他的見解

現在有時,看見學生的不足,會心急想他快點改善

其實可放輕一些

就讓學生經歷一下困難,體驗多些。他會有得著的

而且,這時代已經夠快了,更要學習慢活

2023年1月11日 星期三

不取不捨

自由的心境

不取一法,不捨一法

對自由的執著

一向以來,我都好重視自由。卻沒想到,自由成了我的執著

我會好想表現自由的風格,我也會要求自己不要完美主義,因為完美主義是不自由的

這樣自己限制自己,結果反而不自由了

真正的自由,不是這樣自我設限的

2023年1月10日 星期二

開心

今天太開心了,想到「無劍勝有劍」的一種解法

無劍勝有劍

在獨孤遺刻,獨孤求敗有這段話: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獨孤求敗的最後一境,稱為「無劍勝有劍」

為何無劍能勝有劍?我們試著去釐清

首先,「有劍」不用多說,就是字面意思

至於「無劍」,字面看來,就是沒有劍,不用劍。但「無劍」是否應該這樣按字面理解?

我們試著看看前一境,「草木竹石均可為劍」

在這一境,已不必用劍,而是可以用草木竹石代替。又或者,可以說「劍」的概念推廣了

那麼,更進一步,「無劍」又如何呢?

我認為,這最後一境,是無執,是海納百川,又或者,草木竹石的更進一步,一切皆劍

可以用劍,可以用草木竹石,可以赤手空拳

已無執於劍,可用劍亦可不用,什麼也可以用,什麼也可以是劍

正因什麼也可以用,所以勝於「有劍」

後者仍執著於劍,依賴於劍

而為何「無劍」容許有劍?因為如果你堅持不用劍,那也是一種執著

而在最後一境,獨孤求敗是不滯於物的

這就是我的看法,以「無執」詮釋「無劍」

2023年1月9日 星期一

守住初心

世間有很多荒謬的事,但願自己守住初心,不要被同化

2023年1月8日 星期日

足夠

學習一門學問,未必學到最好,卻也有足夠的一刻

那時候,你已心滿意足,不介意有多少進展

但如果有時間,仍然會走下去,卻是無所求地走下去

欣賞

最近得知,有一家棋院,每星期提供一次棋聚,費用廉宜

我想,這樣的收費,可知他們不是要賺大錢,而是想推廣棋藝教育,讓棋藝文化有更好的發展

欣賞他們

2023年1月7日 星期六

自己一套

以前在教育中心教數時,有個學生,很有自己一套

他會自己規劃學習,會安排很多鍛煉給自己

但他的方法,未必與教育中心的方法一致。而我沒強制要他跟隨中心的方法

我覺得他這樣也不錯,一直尊重他

他這樣,是自主學習。一直覺得,這樣學下去,他會學有所成的

彈性解釋

有些較傳統的老師,教學時不一定解釋,而會叫學生相信和接受

有些新派教師,對這種做法相當不滿,會強調每一件事都要解釋給學生聽

但我覺得可以更有彈性

能解釋固然好,我也很著重,但也不用要求凡事都能解釋

容許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又或者可以和學生一起尋找答案,用一種更開放的態度去對待

傳統亦不必完全捨棄,譬如有些很艱深的問題,不是當下能解釋的,解釋也不明白

又如詩詞,年輕時無法體會,往往是有了更多人生經歷才明白

對於這些,不一定要求當下就解釋明白

我自己是重視解釋的,老師沒解釋的地方,會自己尋找答案。如今自己做導師,會將自己找到的答案分享給學生

但不用要求解釋一切,給大家更多空間

2023年1月6日 星期五

2023年1月5日 星期四

生命的傳承

剛剛得知朋友過身,就有學生加堂溫測驗

看著學生學習,逐漸掌握知識,想到生命的傳承

有人會離世,也會有下一代繼續生命,這就是傳承

朋友過身

今午得知,有位朋友過身了

記得之前我患病時,他給我很多支持和鼓勵,感激

他自小身體不好,堅持多年,現在回天家了,算是解脫痛苦

好慶幸有你這位朋友,覺得自己好有福氣

我會記著你的好處。可以的時候,我也會支持更多的人,讓他們的人生路,走得更好

改進空間

覆盤時,看見自己的問題

那表示,自己有改進空間。是好事

隨緣

如果總要完美才能下棋,你有多少時候有這種狀態?

而且,這樣的話,你如何能享受對局?

但最近放下了些,亦即成長了些。容許自己不是做到最好,學習隨緣

以網誌代替

一直想出書,但有這個網誌,可以看作已經出了書

我沒有遺憾

關於無憾

之前提到李生關於無憾的一番見解,出自《殺思》,這次引用出來,因為好有智慧,好想和大家分享:

真心對自己說過「此生無憾,此外都是錦上添花」之後,就從此真心肯定自己已此生無憾,此外都是錦上添花,這樣的人,此生無憾,而且往往錦上添花。

統計之梗概

看了網上一些關於統計和概率的文章,有些感悟,寫在這裡:

統計學的梗概是這樣,首先確定要研究的問題,然後搜集數據,加以整理、分析,最終總結規律,並作出預測

數據,就是資料。統計,就是研究數據,從中提取信息或規律

在這個電腦時代,網上充滿數據,因此,統計學大有可為,這就是大數據分析

很喜歡概率論,喜歡隨機。也許因為,隨機代表自由,而非決定論

概率,是用來量度一個事件有多大機會發生

大數定律,除了是一個定理,亦讓我們對概率有更深入的了解

平均數、眾數、中位數,都是用來刻劃數據的特性,它們都是數據的函數

分布,是一個宏觀概念,刻劃數據的整體情況

對統計的整體把握,做得不錯

統計,是關於決策

各種各樣的情境,譬如擲公字、擲骰、玩撲克等,就是現象,概率論研究這些現象的規律

現代的概率,稱為公理主義概率,用公理方式界定,就像代數裡界定群環域的方法

接受自己

當我開始容許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卻發現,自己的完美主義特質,反而減輕了

譬如下揭棋,以往總想等狀態好才下,現在卻是有空就對一局

也許,這就是接受自己的功效

三害架構

三害架構的厲害,在於統攝力很強

很多詭辯,都被它擊破

2023年1月4日 星期三

感恩的重要

對於感恩,體會漸深

察覺其對修行的重要性

思想盲潮

二十多年前,李生指出的當世思想盲潮,如今仍在

錦上添花

李生說的,對自己說過無憾之後,以後一切都是錦上添花

空、柔

在《射鵰》,周伯通教郭靖武功時,有下面一番話:

周伯通道:「我這全真派最上乘的武功,要旨就在『空、柔』二字……」

我想,「空、柔」不但是全真要旨,或許也是中國文化精髓。譬如太極拳,即是以柔克剛

張無忌的道理

今天重溫《倚天》,又讀到下面一節:

張無忌道:「我今日練成乾坤大挪移第七層心法,雖有一十九句跳過,未免略有缺陷,但正如你曲中所說:『日盈昃,月滿虧蝕。天地尚無完體。』我何可人心不足,貪多務得?想我有何福澤功德,該受這明教的神功心法?能留下一十九句練之不成,那才是道理啊。」

張無忌練乾坤大挪移,有一十九句練不成,小昭建議稍息再練,張無忌卻說了上面這番話

回想自己的人生,學到很多。但自己也不是有什麼大功德,該心滿意足了,也實在感恩。學問方面,經已無憾

新做法

新一年,補習有新做法

除了數學,也開放多些科目,容許學生在補習時溫習,譬如中文和歷史

之所以如此,因為看見有些學生,學數學很辛苦,一直和數學鬥爭,所以有這樣的轉變

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學習,嘗試從不同科目幫助學生

滿足感

一方面為教育感概

另一方面,也得知有些學生考得好成績。作為導師,頗有滿足感

感概

有些學校,只追求排名,卻沒為學生設想

譬如學生英文不好,卻要求學生用英文學數學。面對文字題時,學生完全不知題目在說什麼

這樣的情況,叫學生如何學下去?令人感概

學生的挫敗

有很多學生,中學時經歷的,是一次次的挫敗和否定

每次測驗考試,都不及格。也許,已經麻木了。其實仍在受傷,替他們難過

相比之下,自己雖有沉痛經歷,也不算差

希望

聽一位導師分享,以前學圍棋的經歷,好羨慕

能夠年輕讀書時學棋,為之努力奮鬥,是很美好的一段經歷

現在學象棋,已經很好。也在想,希望有一天可以學圍棋

安穩

安安穩穩,是一種幸福

珍惜現在的日子

2023年1月2日 星期一

新嘗試

下棋,當然想贏。但如果你永遠只想贏棋,也可能帶來束縛

譬如你用一種套路取勝了,之後也多次以之取勝,於是你只下同一套路

這就形成限制

平時下棋,不妨多些新嘗試,這樣會更多成長

無執的截拳道

截拳道的精髓之一,正是無執

對於截拳道,各種招式都可以用,但不執著其一

處於一種心態

「處於」一種心態,正是順其自然

如果要「擁有」一種心態,那就是執著了

限制

被套路綑綁,固然失去自由

但如你覺得甚麼套路也不可以學,那也是一種限制,同樣失去自由

一種風格

如果你總是要表現某種風格

即是李小龍說的,執著固定套路

不同的玩法

努力尋求勝出比賽,對年輕棋手而言,是一個好目標,能推動你不斷進步

但對我這樣的老將而言,就不用針對比賽來學棋,而可以尋求更多的可能性

早前有位同學分享他的自創布局,我就覺得很有意思。現在的我,可以想想各種不同的棋藝玩法

多享受一些

早幾年教棋的日子,曾對學生分享妙手

自己準備的時候,就看了很多棋書。累積不少了

現在下棋,有時不自覺使出

高手是樸實無華。但自己更多是娛樂,就不必那麼多限制,下得漂亮些也無妨

人生在世,有很多痛苦。可以享受,就多去享受吧。總是那麼執著,未免太辛苦了

街邊阿伯的方式

街邊阿伯下棋多年,又不是比賽,對於勝負,未必會那麼執著吧,也可以做各種嘗試

我自己也是,沒打算比賽,下棋可以有很多可能性。有時可以努力進棋,也有時可以只是娛樂

以棋藝而言,自己已是老將,也不必太多執著了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享受兼成長

享受對弈,我覺得是很重要的

同時廣學多聞,讓自己不斷進步

不劃地自限

雖然自己沒打算玩比賽,但成績好的同學,並非不要向他學習

技術全面、恰到好處,都是很好的特質,值得學習

不要劃地自限,局促一隅

計算以外

以前以為,棋藝就是計算

現在知道,計算以外,棋藝還有很多學問

進步

一直以來,都以為自己象棋已到盡頭,沒想過還能進步

但這段日子,因著老師的教導,真的進步了,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