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無我的執著

學佛的人,有的會追求完全無我念。我覺得,我念輕就可以了,為何要求完全無我念呢?

這也是一種執著。成道的執著。如果執著減輕了,也能減輕對無我念的追求

支持的球隊

未必你勝利,我就支持你

譬如足球,許多人都有自己心愛的球隊。即使輸了,仍然支持

依自己意願

依自己意願,去走你的棋路

對你來說,這才是有意義的

追求自己的棋

今天和同學對了一局

他很淡定,技術全面,行棋恰到好處,我的招式都被他化解,難怪他比賽取得佳績

但我又再反思,沒錯,他這樣有利比賽,但我是不是也要向這個方向走?

如果要贏比賽,他這種狀態自然是有幫助的,但我並不打算玩比賽。這樣的話,我是不是可以走不同的路?

相比贏比賽,我更想享受過程。樸實無華的棋,能讓你取勝,但過程未必喜悅。對一個沒打算比賽的人,是不是仍要以比賽為標準?可否追求不同的目的?

其實,我是想沿著自己想走的路走下去。我覺得,達到自己的標準,才是值得喜悅的事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心境

多年前,有位好友分享,說截拳道是一種心境

開始體會他的話

深的執著

許多年了,一直覺察不到,自己這麼深的執著

無執於風格

如果你執著某一風格,你能展現的,就只是這一風格

但如果你不執著某一風格,你便可以展現所有的風格

悟的重要

我能稍為放下,是由於領悟

可見悟的重要

我執

我執是最大的執著,何以如此?因為別的執著,多半是為了自我

而如果你放下自我,對於放下各種執著,就前進了一大步

放下了些

一直以來,自己都好執著

但今天,放下了些

領悟

今天對截拳道有新的領悟,心中喜悅

再思套路

截拳道反對套路,因為迷信套路會限制人的發展和成長

關鍵是限制

也就是說,如果不被限制,使用套路是沒問題的。只是不會將套路奉為教條,不會要求每個學生學同一套路

一個人修為夠高,就能隨意使用套路,而不受限制。需要時,甚至可以自創套路,自創新招

應攻則攻

下棋時,不是一味進攻,亦非一味防守

而是應攻則攻,應守則守

空虛

只知不斷遊戲,看似快樂,但遊戲之後,會感到空虛

感到空虛,又繼續玩遊戲,如此惡性循環

完美主義

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但一直以來,我都不接受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因為我覺得完美與自由有衝突,而我想塑造一個自由的形象

但最近,我有新的領悟,我一直這樣想去除完美主義,其實才是不自由的

真正自由,不會這樣限制自己,而是可以容許你有完美主義的一面,有完美主義的時候

明乎此,以後我就可以繼續完美主義,不用抗拒。其實我一直有這一面,只是過去一直不接受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被自由控制

如果永遠都要自由,可能就不自由了,因為你已被自由控制,任何時候都要跟隨自由

真正自由的人,可以有隨意的時候,也可以有跟隨規範的時候

應嚴則嚴

教學,不用固守一法,可以更有彈性

應嚴則嚴,應鬆則鬆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不求全責備

有些書,有真知灼見,也有術語蒙混

不用求全責備。欣賞它的優點,放下它的缺點

玩弄術語

以前沒想到,古人也會玩弄術語

但既然古人會詭辯,玩弄術語也可以是他們的詭辯手法

故弄玄虛

玩弄術語,偽裝高深,未必只是今人伎倆,或許古人亦然

如果看見古人文章不知所云,未必是我們理解力差,或許是他們故弄玄虛

牽累

這個社會,很多人追名逐利

但我漸漸覺得,名利常常成為人的牽累

近道家

覺得倪匡先生的思想,最接近道家

虛假的仁義

道家抨擊儒家的仁義,並非因為仁義本身不好,而是仁義常被利用來獲取名利,變成虛假的仁義

形象

有的人寫思辯文章,不是要追求真理,而只是想建立某種形象,以之獲得名聲

思想潮流

各個時代,各有潮流

曾經,思方是潮流

回顧古代。魏晉時,道家思想是潮流。隋唐時,佛家是潮流

宋朝時,理學是潮流。到明朝,心學是潮流

到今日,有今日的潮流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整理

對我來說,寫作,是整理自己、釐清自己的過程

感謝

有很多人,假期也要工作。正因他們,其他人可以休息,可以遊玩

感謝假期仍在工作的人

細味

細味生活,會感受到,日常也有很多領悟

體會

當你聽別人分享道理,雖然明白,但未必有體會,仍是別人的道理

到你有所體會,就變成你的道理

玩法

在社會生存,如果懂得其中的規則玩法,會順利得多

更新

當一件事到盡頭,你就會想有新嘗試

譬如當年牛頓完成他的理論之後,不再做科學研究,而去當造幣廠長

倪匡對貝殼認識夠了,就將他的貝殼送給他人,不再一顧

生命就是這樣不斷更新

路途上會遇到同行者,可以給予支持。但不必執著要對一件事堅持到底。順其自然,更多彈性,讓生命找到它的路

節儉

感覺自己,還是偏向節儉

其實多花些錢也不妨,既可以促進經濟,亦可以享受購物之樂

啟發

生活中的人與事,時常給人啟發

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確是至理名言

盡頭

記得有次朋友轉工,問他原因。他說,在原來的工作已無法成長,因而尋求轉變

最近,我也感到自己要有更多新嘗試

數學的路,也許已到盡頭。雖然不至於一下子結束,但也要有長遠打算

適度

有時太進取,想佔據最大優勢,卻難以兼顧,結果求榮反辱

要學習適度,恰到好處,不得貪勝

2022年12月25日 星期日

方法的用武之地

學生平日課業已要求背誦,如果學棋也要很多背誦,未免辛苦

但也不必完全排除背誦這一方法

少量背誦,再慢慢領略,有時是有益的

學習有很多方法,各種方法都可以用,讓方法找到它的用武之地

最終的自我實現

截拳道著重的,不是輸贏,而是成長

套路能讓你贏,卻未必能幫助你成長,因此截拳道不以套路為教學重心

截拳道想幫你認識自己,以至最終的自我實現

人情事理

如何創造你的人生?

目前的想法是,掌握社會的人情事理,順理而行,這樣去創造

創造你的人生

一直以來自己的觀念,都是人被命運擺布

但新時代思想有一重要想法,「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就是說,你的境遇都是你自己創造的

因此,命運掌握在你手中,去創造你的人生

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大器晚成

人生路上,有時會遇上一些人,後期才有好表現

我們會說他大器晚成

這樣的人,往往是很艱苦的。他很可能資質魯鈍,付出比別人多,得到比別人少,卻一直堅持,最後成功

那是很可貴的

就像三國劉備,半生顛沛流離,但後期建立蜀國,更在陽平關之戰擊敗曹操

這就是大器晚成,令人佩服

山藝老師的智慧

記得當年師訓實習,要帶行山

期間提到行得最慢那位學生,有位朋友是山藝老師,他說:「行得最慢那位,是最叻的。」

為何這樣說?因為行得慢,表示他體能不及其他同學,但他仍然堅持,最後完成,這是很難得,很可貴的,所以說他最叻

我覺得這位山藝老師好有智慧

想做到最好

總是想以最佳狀態出戰,總是想取得好成績,而不能輕鬆開始

下棋常常遇到這樣的心情,這是完美主義性格

藉喜歡的人了解

你喜歡怎樣的人,可藉此了解你是怎樣的人

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相交之道

有些朋友覺得我是思考型的人,也知道我喜歡空閒時去探索各種問題

但他們自身未必是思考型,而是其他性格

朋友相交就是如此,互相了解,又保持各自的獨立性

祈求

現在每天都為親友祈求,這是我可以為他們做的一件事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淡出

昨天有種想法,想慢慢淡出數學教育

從前以為,一輩子都會教數,如今卻有新想法

教了很多年了,也許可以有新嘗試、新發展

我的數學教學理念

釐清概念,學會統攝,掌握理和定式,培養批判思維與分析能力,建立大局觀以至自己的體系,快速學會其他學問,像遊戲般享受數學

這些都是我想在數學課分享的

建立體系之後,以之應對各種問題,就像《書劍》的周仲英,一套少林拳應對各種功夫

理念太多,未必好。要真能實踐。若能實踐,一兩個概念已足

漸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

我的數學觀,有很強的應數色彩

我要教的,是實實在在受用的方法

可將微積分陳構成應數的案例,解決的是求切、求極、求積的問題

要清楚學科的目的,你才知道這門學問究竟在做什麼

純數和應數,現在的我,近應數多點。現在的我,更關心的是如何應用數學,以改善人生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對方法開放

教學時,不必局限於一定形式

學生是各各不同的。不同的學生,適合不同的方法

因材施教。各種方法都可以成為你的方法

統攝

學習一門學問,不只是學其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其精髓

那麼,數學的精髓是什麼?

在我看來,數學的精髓,是它的方法:統攝

統攝,就是以一御多

數學要做的,是探究事物的根本規律,並以此去統攝眾多現象

數學裡,每一個概念或定理,都不是只處理個別問題,而是處理一系列問題,譬如方程一課,就教人用方程的方法解決眾多問題

這就是統攝

學習,不是只看成績,更要從中學會一些對人生有用的知識

而統攝正是這樣的方法

這是我學習多年的心得

我想教的,正是數學的思考方法。這是最受用的

學習一個學科,正要掌握其規律

我亦曾用統攝這方法學圍棋,學英文文法,學數獨,玩手機遊戲,過程中不斷尋找規律,以求掌握

當你掌握統攝之後,亦可藉此找出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也是統攝的用處

數學教育,應該以思考培訓為主,亦因此,要著重思考方法,以此為教學中心

最後總結:方法論,正是數學精髓

順其自然

今天,對「順其自然」多了體會

近來生活,工作以外,會看書、練棋、寫作

選擇做哪一件事,則是隨心

即使有時很想進棋,並不勉強。寫作更是如此,要適當等待,才有靈感

這樣的生活,更適合自己,也有更多的創造

傳承

孔子的繼承人孟子,在孔子死後多年才出現。孟子的繼承人程顥,在孟子死後千多年才出現

之後的傳承陸象山、王陽明,都不是同一時代的人

因此,不必執著要在生時找到傳人,隨緣即可。而且,每個學生也有他們自己的路,上天會有適當的安排

牌的新挑戰

今天禪修,抽到「自我」這張牌。即時想到的是:

我的新想法,自己判斷是否接受牌的指導,是否自我?

參考佛教獨立求真的精神,我應當依理斷事,而不是陷溺於負面感覺之中,被感覺主宰

剛剛有面對卡牌的新想法,卡就給我挑戰

奧修說的,跟隨你自己的真理

如果塔羅牌給你的是更多的束縛,更多的限制,更多的不自主,那麼再用又有什麼意思?

卡牌是幫助你,而非綑綁你。渡河之後,就可放下卡牌

有時一看牌,就會有負面的感覺。但接下來更重要,你能否沉著、理性地判斷?能否靈活變通?

可以跟卡牌建立一種新的關係

戒驕

一直處於低谷,固然令人沮喪。也可以正面地看,看作是對自己的一種磨練

尤其要小心驕傲,年少得志而敗亡,所在多有。慎之

三國盛世

一般史書,都將三國視為亂世

但在我看來,三國是一盛世。這樣精彩的一個時代,人才輩出,群雄割據,各展所長

我覺得,三國是中國歷史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自主對待牌義

大概是八月尾的日子,開始每日禪修,方法是抽一張奧修禪卡(後來是蛻變占卜卡),學習當中的道理

閱讀時,有時會疑惑,是不是要跟隨當中指導

到昨天,萌生一種想法,就是用理性判斷,是否接受牌義

得到指導,其實不一定跟隨,可以有你自己的獨立思考,保持你自己

奧修也說過,要跟隨你自己的真理

所以,對於牌的指導,不用照單全收。自己去判斷,是否跟隨

讀倪匡

昨晚讀《倪匡散文集》,感受到倪匡的率真

他的散文沒什麼技巧,只是有話直說,讓人感覺他是好真的人

記得有老師教我,不要扮演假想我,而要做回真實我

讀倪匡時,領略到這一點

一直以來,我都好保護人,好怕得罪人,因此謹言慎行

其實與人相交,做自己就可以了,不必如此小心。欣賞你的,自然繼續和你來往。不喜歡你的,就讓他離開

寫這個網誌也是,有時顧慮某個題材可能惹來反感,因而不寫

其實我的網誌本來就沒什麼人看的,這段日子多了些。如果表達更多真我,而有人離開,就讓他離開吧。或許之後,會有欣賞我的人到來

是自己的網誌,為何不能暢所欲言?所以,不用顧慮那麼多,學習做真正的自己

規律和背叛

《規律》,是我很喜歡的一部衛斯理小說

書中說到現代人的生活,規律得如昆蟲一般。譬如故事中一個科學城,有很多頂尖科學家工作,但有的科學家卻受不了那種研究生活,逃離研究所,爛醉街頭

這裡表達人對自由的渴求

其實不只《規律》,還有不少衛斯理小說有類似的主題

譬如《背叛》,故事中的方鐵生,來自垃圾堆,卻得到甘鐵生的賞識提拔,一路升到副師長,但最終方鐵生背叛了軍隊

他說,只想回到垃圾堆中

《背叛》的故事,我一直感受很深。現代文明對人壓迫甚深,催逼你向上爬,將你看作工具,達成它的目的

而我,渴望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現實中,是限制重重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傻氣

覺得自己像虛竹、石破天這些角色,有點傻氣,有點迂腐,卻心地善良,或許,這才是最可貴的

傻裡傻氣的人,有些智慧極高,像《天龍》提到少林寺有位僧人,瘋瘋癲癲,卻練成易筋經

另一方面,我也喜歡玄澄,這樣超凡脫俗的人物,而他因武學障而失去功夫,更予人啟示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幸福

現在可以教數,可以教棋,可以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又得到家人支持,是一種幸福

感恩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仍在看的書

初次接觸哲學,是讀李生的《思藝》

以至於今,仍在看這部書

向伍老師學習

看雲水網站,曾經看過伍老師分享他的夢想

他說,他的夢想,是在非藥物治療方面,建構一套療癒精神病和情緒病的理論體系,既幫助自己,亦幫助他人

他仍在追夢吧。向他學習

我的心願

從前唸哲學時,得到過一些教授的讚賞,心中感激

一直以來,自己都不是有自信的人。自己寫的論文,也不知有多好。結果得到肯定,對我是很大的鼓勵

大學時主修哲學和數學,平日花在哲學論文的時間更多,但數學成績較好

不過我對哲學有更大的追求。對我而言,數學更多是興趣吧

李生的書看了多年,至今欣賞他的《思藝》

可以的話,我也希望,有朝一日寫出《思藝》那樣一部作品。這是我的心願

玄慈的懊悔

《天龍八部》有一節,講述少林寺玄慈方丈,被揭發有兒子。玄慈接受處罰之後,自盡而亡

我想,玄慈這麼多年將這事放在心裡,無法向任何人傾訴,充滿懊悔罪疚,一定很難受

或許,他早已不想繼續這樣生活下去。自盡,未嘗不是一番解脫

小說中,玄慈並非主角。即便如此,他的背後,也有很多故事。令人感慨

2022年12月18日 星期日

千篇一律

沒錯,棋能贏。但千篇一律,毫無新意

下棋,不只求勝,也尋求更多成長,更多創造

用心、榜樣

有些學生成績不好,家長會好想他們進步。但適合的補習老師不易找

如果你能力不錯,又用心教,家長已經好滿意

家長也明白,改善成績並不容易,而如果你做個好榜樣,讓學生學習,那就不錯了

2022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思方與解題

學思方,要懂得去找各種言論的語害謬誤

就像數學,要懂得拆解各種題目

最重要的弟子

王重陽最重要的弟子,是周伯通。他們名則師兄弟,實則師徒

郭靖最重要的弟子,是楊過。雖然郭靖沒機會教楊過武功,但郭靖的風範,對楊過影響殊深

因緣難料

《神鵰》有一件事,頗為可惜

就是說,郭靖是當時天下第一高手,亦是俠之大者,大小武是郭靖親傳弟子,日夕親聆教誨,卻未成大器

好好機會,卻沒把握,就此錯過

反而楊過從短暫的接觸郭靖,得到啟發,終成神鵰俠

世間因緣,實難思議

野路子

楊過練功,是野路子,很艱苦的

我也是

如果我跟隨正宗,會少走許多彎路

我苦練多年,也有一定功力,現在再練正宗功夫,也很快掌握

但在教學上,希望能幫學生學得順利些,少些彎路,少些艱苦

思方的核心

多年來,看李生的書,看到他說他的批判以語理分析為主,謬誤剖析為輔。以前並不了解

初時,我甚至更著重謬誤剖析,以之批判他人的思維錯誤

直至近年,才體會到語理分析的深刻

李生的名作《思藝》,它的核心,正是語理分析

功夫精奧

李生出身分析哲學,他的功夫精奧,在語理分析

昨日看書時,對這點領會更深

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追夢

早幾天看一個歌唱比賽節目,有一位參賽者是歌唱老師。她提到,過往都是幫學生追夢,這次到她自己追夢

我看到之後,心有所感,我問自己,你的夢想是什麼?要不要也去追夢?

背後的準備

過去在補習社的日子,有一點體會,一般一小時的一堂課,要能順利進行,往往背後要很多預備功夫

我想到,不只補習如是,很多工作亦如是,因為許多人背後的辛勞,社會才能順利運作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沒一定

這個世界,很多事都沒有一定。不適合這裡的做法,可能適合另一處

不要鑽牛角尖,讓自己更多彈性

不必執著新舊

對於教學方法,不必執著新舊。新派固然有它的價值,舊派未必沒有它的用武之地

各種方法,都可以成為你的方法

學數的意義

不要要求學生達成你的期望,這是對的。學生有他自己的路,導師只需從旁協助,扶他一把

也不表示不可以想學生考好成績,這也是常見導師的心情,不用壓抑,但也不會太催逼學生

如果不要求好成績,那麼要追求甚麼?

以學數為例,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這就是目的之一

長遠而言,邏輯思維對學生面對各種事情都有幫助,這就是學數的意義。不必執著當下的成績

因題制宜

雖說教棋以興趣為先,並非說任何時候都不能用習題,有時候甚至對學生頗有幫助

不要被理念框死。因題制宜,應用則用

會進步的信念

教補習的日子,一直很努力,想很多方法幫助學生,希望他們進步,但有些積習難返

近來給予功課,情況好一些,但還有不少學生交來馬虎的作業

學習新時代思想時,讀到信念的重要

也許,要建立學生會進步的信念

如果自己也不相信學生會進步,就難以實現

教學多年,有些學生沒有大改進,有時真的會灰心,希望慢慢有改變

看教學分享的感悟

今天看了一段影片,一位圍棋老師分享學棋以至教棋的心路歷程

他提到,曾經有一段時間,日間工作辛勞,晚間學棋還要背誦,覺得辛苦

因此現在教棋,想以啟發思維為主

這一番分享,給我很大啟發

自己過去教棋,雖然沒有要求學生背誦,卻要學生做很多練習

如今想來,學生學棋,很多都想輕鬆一些,快樂一些

是興趣班,而非功課班

現在教棋,習題已少了很多,更多覆盤,指導棋理

希望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都能享受

以此期許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歲月而來的體會

初識緣起論,是多年前

經過許多歲月,才有體會

緣起觀

近來有些體會,就是說,如果能從緣起角度觀察世事,能夠減輕執著

因為你看到,事情之所以如此發生,由眾多因緣交織而成,而你能控制的因,只是其中一部份

因此,你較能放下對果的執著,容許事情發生

因緣

當你想到,遇到的事,背後往往出於眾多因緣,也就平和一些

感謝

今天買午餐時,想到樓下有商場,有餐廳,是值得感恩的事

尤其餐廳工作辛勞,而正因為他們,自己可以省下煮食的時間

日常生活各種方便,背後其實出於很多人的努力。感謝

死亡的陰影

大病之後,時常活在死亡的陰影之中。恐懼自己的死亡,恐懼親人的死亡

生死問題,不容易面對,但始終要面對

勝敗心

對弈而無勝敗心,真的很難。下棋多年,仍然放不下

不容易的修行

截拳道的主旨

截拳道關注招式,但不是教人學招。而是想指出,迷信招式就會被綑綁

截拳道的主旨,不是教你累積招式,而是實現自己

只有擺脫招式的限制,才能實現自己,得到自由

水瓶楊過

楊過的性格核心,反叛,逆理而行,正是水瓶質

東邪亦然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門派林立

讀截拳道,感受好深的一點,是武術界門派林立,互相爭峙,各派有各派的真理

聯想到補習界,亦是如此

心如虛空

內心虛空,就能盛載,就容易吸納新知

周伯通空明拳的拳理,亦是如此

下棋的心理

下棋,會經歷對弈過程的各種感受,喜悅、冷靜、懊悔、焦急,等等

讓人對心理多了體會

棋理主導

目前學象棋,除了大局觀的修練,總在累積套路

不是想發展的方向,而是想像老師那樣,以棋理分析主導行棋

所以覺得揭棋更適合我,更多發揮,更能表現自己

真正的你

如果你沒有表達真正的自己,別人欣賞你,只是欣賞你的假象,有什麼意思?

直抒胸臆

可以直抒胸臆

不必總是說理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適合自己的路

將對弈看作修行,不只考慮輸贏,亦尋找適合自己的路

譬如玩遊戲王,選擇適合自己的卡組。下棋,選擇適合自己的布局

楊過的成長

神鵰,是楊過成長的故事

初次體會俠義,是在華山絕頂,遇上洪七公。後來面對李莫愁,卻認識黃藥師這一知己,令他更肯定自己的路。在襄陽,郭靖的風範,讓他初識俠之大者

這些經歷,在磨練楊過,在令楊過明白人生

面對困難

走自己喜歡的棋,固然重要。但不要以此為藉口,不去面對困難

遇上難題,不要輕言放棄。克服難關,就會成長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教學相長

「教學相長」,確實是至理名言

不但學生在進步,老師也在進步

感謝

有一件事,雖然一直沒有說出來,但其實我感謝學生

就是說,因為教學的緣故,自己多了很多機會,鍛煉基本功,也多了很多思考,提升自己的學問

因此,感恩

吼出你的真理

奧修教導,要像獅子一樣,從你的存在深處吼出你的真理

在體會這一句話

追趕

總覺得時間不夠,在追趕

生活好匆忙

值得思考的問題

學數教數的過程,思考過一些問題,未必有圓滿的答案,但覺得值得探索:

數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為何要學習數學?
學數學的意義是什麼?
數學令你有什麼得益?
你是否喜歡數學?
你覺得數學是怎樣的一門學科?
你有怎樣的教學觀?你想傳授什麼?
你會如何概括數學?如何整體地了解數學?如何整體地了解一門學問?
如何應用數學?

逆理而行

神鵰的主旨,是逆理而行

由玉女心經開始,內功不是增強勁力,而是增加速度。到玄鐵劍法,不同一般劍法之輕靈迅疾,而是勁雄凝重。到黯然銷魂掌,與一般武學通理相反

楊過每一套重要武功,皆是逆理而行

近東邪

年輕時的楊過,其實適合桃花島武功

不但性格,武功亦近於東邪一系

郭襄亦然

操練

每天的禪修,漸漸有些感受,似乎對蛻變占卜卡的體會加深了

每日操練,確有道理

2022年12月9日 星期五

天蠍

覺得林黛玉是天蠍

夏雪宜也是

吸引力法則

越來越相信吸引力法則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你最喜歡的,往往就是真正的你

笑傲之旨

笑傲寫的,是政治的規律。它刻劃政治鬥爭的種種現象

書中大多數人物,都在爭權奪利

但令狐沖,沒有跟隨主流,而奏出笑傲之曲

此書讚譽令狐沖的風骨人格,感嘆政治中人的可悲

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

思考的深度

讀李生的著作,讀截拳道

感到思考可以去到好深的境界

不用追趕時

當目標達成了,有的人會再立目標,繼續去追求

也有的人感到滿足,不再追求,安然地生活

當沒有什麼要追趕,就不會那麼匆忙,可以細味生活,可以更純粹地去幫助他人

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

思方之主幹

思方之精神,在批判性

它總括錯誤思考的規律,亦即語害三類與謬誤四不,以之批判思維上的錯誤

可以以之指出別人的錯誤,亦可反省自身

可以將它看作一套武功,破謬立真,像獨孤九劍般破招

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

同一招

目前下圍棋,我有套路的。每次都同一招。我的分析力沒有進步很多,只是憑套路取勝

同一招練多了,就開始有深度

製造破綻

有時候,對手陣形看來毫無破綻,我們就要令對手露出破綻

這也是獨孤九劍的特色

人生功課

有不少學生,不一定是我的學生,補習好一段時間,仍無起色

因為他們有學習問題未解決,甚至可能與他們的人生功課有關,自然不是輕易能解決的

如果早些發現自己的人生功課,嘗試面對,是一件好事

持續

有些人下棋,求勝而已。只是想打倒別人,自己並無興趣,也不會練習

如果你有興趣,一直練習,加上學習得法,也許慢慢就能勝過他

人生很多學問,如果你有興趣,持續地學,都會學得不錯

真實

教學,是一份有意義的工作。但不要一味理想,而要認清事實

換言之,要真實

看清事實之後,據之設計你的教學,幫助學生成長

獨特性

教學過程中,有一份感受: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

成長

替學生補習,未必一定能幫他們考好成績

但經過一段日子的教學,會看見有些學生成長

相比成績,這是更有意義的事

決定性因素

教學能否有成果,決定性因素在學生身上

我當然會盡力傳授知識,但如果學生不夠積極,也不會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