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1日 星期日

接受恐懼

患癌而恐懼,是正常的。為了要顯得自己心理質素好而否認恐懼,就不真實

驚就驚,接受自己有恐懼的時候

面對癌症,大體上平靜就可以了,不必要求自己完全沒有恐懼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交托

今次遇上病業,令我感到交托的重要
能否跨過難關,我也不知道。我可以做的,就是信任醫生,信任上天

有人說,命運在你手。我對此感到懷疑
即使教學多年,仍然發覺,成果不是我能控制,只能盡人事而聽天命

馬龍

全運會乒乓球團體賽,樊振東贏了馬龍
但我更欣賞的,是馬龍

樊振東較為年輕,不及馬龍那麼成熟
馬龍的技術固然好,更令我欣賞的是他的態度

尤其是男雙決賽

隊友不少失誤,但馬龍並不責怪
由此至終做好自己,穩定,可靠
強大後盾,令人放心

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女性特質

明白奧修和池田先生,為何要提倡女性特質,因為正是這個時代需要的

這個時代太重理性,而忽略感性,忽略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依靠、支持

程英

金庸小說,不只著重主角,即使配角亦用心刻劃,譬如程英,就是寫得很成功的一位女子

人大了,開始懂得欣賞程英

人淡如菊,氣度清華,女中君子

寫程英,同時是寫黃藥師,程英令人欣賞,黃藥師教導有功

雖然金庸沒有給予程英一段圓滿的愛情,但金庸自己,也很喜歡程英這個角色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師友的提點

以前著重自學,固然不錯

漸漸發覺,師長朋友的提點,也很重要

自己的盲點,有時未必能發現

而旁觀者清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

對孔子這句話,越來越有體會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基本功

學圍棋,練死活。學數學,練解題。學籃球,練射籃。學畫畫,練素描……都是基本功

每一門學問,都要日積月累練基本功,這樣才會學有所成

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規律

「規律」這篇小說,屬於衛斯理系列,講述生活的千篇一律,有人因此灰心,有人因此頹廢,更有人因此自殺

我想,生活確曾不斷重覆,卻非了無新意。當事情重覆多次,你的體驗會更深刻,這就是重覆的意義。若生活快速更新,沒錯充滿新鮮感,卻是膚淺的

不用害怕重覆,對於佳作,甚至可以享受重溫

重覆,凝聚,傳承,正是傳統中國文化的優點

現代社會急劇轉變,不用憂慮創新的問題,如何傳承傳統文化的優點,則是要思考的

需要重覆才有深度,人生的規律

突然這一天,想通了「規律」中的人生問題

兼顧技術細節

看乒乓決賽,旁述提到,球手知道戰術,但能否完成,就是技術問題

學數亦然,要知道方向,也要做好技術細節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安西教練的話

「現在放棄,比賽就結束了。」

也就是說,要堅持到最後
安西教練這句話,很有智慧

處理負面思維

察覺到自己的負面思維,需要調整

有負面思維時,可以想想胡適這句話:「有幾分証據,說幾分話。」
看看負面情況,有幾分証據支持。如果証據少,就不必太擔心

還有李生這句:「善於思考的人絕不是整天翻來覆去不能放下的人。」
思考過後,就放下它

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快樂的代價

我的理想,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就是做個開心快活人。易言之,就是追尋快樂。快樂的理論分析甚多,例如,「快樂」二字,既名之曰「快」,則例必短暫。又如,很多人享受悲劇,那悲傷和快樂的分別是什麼?姑不論,我渴望的是,生活裡,樂,遠多於憂。

如何快樂?在我,與知己叙舊、看喜愛的書、跟高手下棋,都算快樂。該還有更多興趣,但要培養。因此,快樂的方向是:盡量做令自己快樂的事,並不斷摸索新的興趣。

這樣,很花時間。當然,實現理想是要努力的。但,我可以嗎?

生活充斥着各種煩惱瑣碎的事,磨蝕人心。現今的我,最重要的是學業。上堂、温書、做功課,日日如是,循環不息。衛斯理的比喻是,生命,規律得如螞蟻一般。我還不算太差,苦讀之後,想通某理論會興奮一陣。但長年累月只得零星快樂,很不化算。

追尋快樂,最徹底的方法是,放棄學業。這方法本身,已是一大代價。之後又有連鎖反應,帶來無窮代價。學校裡,老師同學見你頹廢,必加以勸勉、鼓勵,甚而斥責。家中父母見你懶散,成績低落,即予教訓。若然一蹶不振,當然兼及持續的怒罵:「再咁樣,你冇得讀落去嫁啦……依家禁止你做呢啲事……」過程中,壓力陡增,令人難以喘息。出來謀生,哪裡找得到?肯定是「聽乞米」了。

還有很多代價。較難對社會有貢獻,人生意義又少一樣。較難名成利就、學問大進,因為只做順心的事,失了興趣的工作、研究課題,不勉強繼續。較難做大小說家,因為要歷遍滄桑的。當然,那不過是幾乎沒可能的事,變成完全沒可能罷了。

人可能更易墮落,為求各種官能刺激,會嘗試賭博,不論馬、狗、足球、籃球。會嘗試吸毒,尤其大麻,一些印象派詩歌據聞是描述抽大麻的飄飄虛幻之感,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即是其中之一。會嘗試歡飲達旦,大醉而高歌。會嘗試進出歡場,做那「十年一覺揚州夢」。結果,身體孱弱,壽命大減就是代價。

代價再大都好,不必多理,要那麼反叛,太難了。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快樂的理論,前面是姑不論,如今是不必論了。

理想,可以與現實結合,譬如賺大錢、住豪宅、從政、做醫生、做律師等。但快樂,與現實強烈衝突,實在遙不可及,只能在夢中仰望,仰望放任者的滿足,仰望得道者的自在。

這份功課,似答非答,前言後語一大堆,結構鬆散,理性不足,注定又是一篇低分之作。一如既往,如要計分,請登在分紙上算了,不必寫在這頁紙上。我知道評分會考慮內容、技巧,與題材、觀點有關,而關係不大。但,說理想,難免有感情,見低分,總是傷感。雖然,我的不過是夢想,或說幻想。

後記

中學時寫的文章,這是比較滿意的一篇。一直想分享。寫出了當時的鬱悶心情,寫出了當時的理想。

三井和魚住

友人分享靜易墨關於三井和魚住的文章給我,我寫了讀後感,也分享在這裡:

三井的動機是黃色,因為他想稱霸全國,但性格似紅色,心理質素不好。根據樂嘉,性格色彩是用動機判定的,照這個方法,三井就應被視為黃色,但一般黃色不是三井這樣的性格,而是相當堅定、強勢,心理質素很好。所以我覺得性格色彩不太完善,相同的動機,可以有不同的性格,我有時就將動機和性格分開分析。

三井太早成功了,但他未學會如何面對成功,遇到打擊,就一蹶不振。不少人留意到人要學會面對挫折,較少人知道人要學會面對成功。曾聽一位作家說,修為不夠的人,失敗成功都會將他打垮。

看完靜易墨對三井的分析,我覺得最後一戰對山王是很好的安排,對湘北眾人是完滿的結局。

至於魚住,如果不是你分享這篇文章給我,我完全不會注意到他。

我知道他畢業之後不會打籃球,會去繼承家業,做日本料理,但不知道他的心路歷程。

同是中鋒,赤木和魚住在隊裡的地位和待遇,差很遠。赤木在隊裡備受尊重,是戰術中心,而魚住,隊友認為他的優點只有身高。

魚住對自己充滿自我懷疑,尤其在陵南,仙道光芒萬丈,眾人目光所在,魚住覺得,仙道更適合做隊長。

三井說想打籃球,魚住卻說,不想打球了。令人感觸。

就是這樣的魚住,最終決定,走上他的修行路,做廚師。

三井和魚住,都有曲折的心路歷程,惹人深思。

自主學習

有天學生問我一題,我反問他動機,他想做什麼,如何一步步解題,仍是我常用的思考方法

他在做自己,用自己的方法學數
沒有跟從我的指導,而是走自己的路
自己摸索,也沒問題,我沒有強迫他接受我的意見

他的缺點,早晚會面對,也不用急,讓他慢慢來吧

2021年10月13日 星期三

批判思考的教育

和友人傾談教育的問題,令我從新思考,如何實踐批判思考的教育

棋院時的中象進階班,頗能啟發思考
現在的補習,對其中一個學生,上課時,要他為答案給出理由
對另一學生,用討論方式上課

這些都做得不錯

繼續思考,接下來,如何做得更好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乒乓如棋

有時聽人說,乒乓球比賽,就如下棋

是的,每一球,要如何應對?發怎樣的球?什麼時候用這一戰術?什麼時候用那一戰術?對手有何弱點?如何克制……

可謂鬥智鬥力

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多啦 A 夢 2

看了《STAND BY ME 多啦 A 夢 2》﹐溫馨的一齣喜劇,主題曲《虹》,沒有過份展現自己,而是恰到好處,電影亦然

日本人很能自制,將感情收束起來,用最恰當的方式表達

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

磨練

母親總是介意,覺得我浪費了十年光陰,總想我上到高處,其實,在底層工作,是一種磨練,並非壞事

2021年10月8日 星期五

教數如下棋

教數,就像下棋
一個課題,就如一個布局

下棋要建立布局體系,要懂得各種主流布局的基本變化,教數要懂得課程裡各個課題,要懂得課題裡的主要概念,要懂得,各種主要題型,有哪些解題策略

對局中出現一個局面,就如給你出一道數學題,你要去解決它
殺法練習,就是一系列的題目

學好一個課題,就像學會應對一種布局
有擅長的布局,有不擅長的布局,課題亦然
不擅長的課題,可以抽時間去克服它,也就是補自己的短板

想學好教數這門學問,力求全面

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思考象棋的完整訓練

在思考,什麼是象棋的完整訓練?

想到下面的項目:
建立自己的布局體系
建立主要戰術,像底線殺
中局分析
熟練殘局和殺法
把捉概念
行棋時針對目標,不是見步行步
尋找對手弱點
留幾手絕招,逆境時使用
掌握一些飛刀和布局陷阱
學習民間布局,像鐵滑車
賽後覆盤

2021年10月6日 星期三

興趣和理想的重要

當年我寫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到興趣的重要,又記得許添盛醫師有一句話:「唱出你最想唱的那首歌」,即是追尋自己的理想。到今日,我仍然感到理想和興趣的重要

一般來說,你可能有幾樣興趣,而其中一項也是你的理想,你就主力發展你的理想,其他興趣作為副修

理想和興趣之所以重要,因為它們是長久的,尤其理想,讓你實現你自己

一味強迫學習,到不再迫了,也就不學了,像我有一位朋友﹐母親迫他學琴,他真的考到演奏級,但之後不再彈琴了,又如許多中國學生,得到奧數冠軍,卻對數學毫無興趣,這樣的教育,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