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不再是基督徒

剛才,在團契群組裡,作了一個宣告,分享在這裡:

各位,今天我作出了一個決定:從今天起,我不再是基督徒。原因且聽我慢慢道來。

回想當初決志、加入教會,是由於一時感動,暫時放下自己與基督教義的衝突(有這些衝突,當初向我傳福音的教友也知道),加入之後,這些衝突仍在心中,有很多鬥爭。

我有不少不接受的地方,其中主要一點,是別人因你有基督徒的身份來要求你,而你其實不接受那些要求,譬如跟隨聖經。此外,我不接受基督教稱人為罪人,我不認同不信者永下地獄。其實我一開始就不認同這些,現在也沒有變。

我會說,我是信神的,只是不相信某些基督教的教義,有教友說,這樣就不算是相信基督教的神,我想,既然如此,我應該不算真正的基督徒。

我現在的真實意願是這樣,先放下基督徒的身份,重新認識信仰,以非基督徒的身份。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對基督信仰心悅誠服,真心相信,才重新加入。現在的情況,懷著不認同,也不跟隨基督徒的要求,如果再稱為基督徒,我覺得是欺騙大家,現在這樣決定,我覺得才是真誠面對自己、面對大家。

這兩年認識了不少教友,他們的人品教養,我相當欣賞,從大家身上,我學習了不少,最主要是感恩,這一點,未來會繼續學習。

雖然我說不再是基督徒,但我沒打算和教友斷絕來往,我只是放下這個身份,未來的日子,我仍然願意與大家見面,吃飯談天,如果教友想重新向我傳福音,我也歡迎,如果將來時間許可,我也會考慮回來團契,繼續認識這個信仰。基本上,生活沒怎麼變,只是內心一個決定。

剛剛加入群組,就作出這個決定,希望大家不要介意。我想,這時候,教友會給我一些意見,靜待大家。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創作一輩子

蔡志忠打算畫一輩子的畫,而我,也打算創作一輩子。

儀式

我是喜歡儀式的,我覺得在儀式裡,人會培養出敬意,懂得以莊重的心情面對事情。

閱讀見証集

復活節的時候,參加了兩位中學同學的洗禮,其中一位是在聖公會的諸聖座堂,在那裡收到洗禮見証集,回家閱讀之後,有些發現,總結如下:

第一、很多基督徒自小便在基督教學校唸書,對基督信仰有基本認識,只是很多都未能結合到生命裡。

第二、很多基督徒都有過很長時間的尋找,到過很多不同教會,最後才在一間教會安頓。

第三、很多基督徒之所以選擇基督信仰,之所以選擇某一教會,是因為他們在其中得到內心的平靜和安寧,由此可知,內心的平靜對他們是很重要的,是他們選擇的依據。

第四、很多基督徒曾經離開教會一段長時間,到生命走到低谷,難以承受,才重新回歸信仰。

真正要學的

人在世間,真正要學的,其實並不多,不必廣泛地接觸事物,有的人一輩子跟隨道家修煉,也修得很好,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持之以恆,就可以了。

在於通

讀書,不在於多,而在於通。真的通透了,也許一本書就夠了,甚至一句話就夠了。

問:數學精髓是什麼

許多學問都有精髓,有根本思想,數學的精髓是什麼?數學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古今對比

以前會覺得,現代比古代進步、幸福,近來開始覺得,現代的特點,是物質豐富,但是不是對人好,卻不一定,論幸福,應該從心靈著眼,而心靈,現代人卻未必比古人優勝。

最好的

很小的時候,父母已將最好的給我們……

莊子的境界

理論思維,莊子也許不及郭象,但論人生境界,莊子在郭象之上。

浪漫人

令狐沖,其實是一個很浪漫的人,不單在愛情,對人生中很多事,他都很浪漫……

足球小將

很欣賞《足球小將》,那種積極向上,為理想拼搏的精神。

多變

情緒是多變的,不必要求自己時時都很平穩。

不捨

執書時,發現自己還很執著,還有很多書不捨得捐出。

不善溝通

發覺自己,不擅長溝通,要改善。

摸索

在教學上,還在摸索。

2015年4月3日 星期五

蔡志忠

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446

認同蔡志忠的人生哲學

為儒家出力

宋朝和明朝的儒家思想,稱為宋明理學,它曾經是中國的官學,對東亞地區影響深遠,日本的江戶時代,以儒家為國教,韓國的李朝,以儒學為國學,直到今日,儒家還在影響它們,日韓民族今日的教養,就緣於儒家……得知祖先曾經創建這麼偉大的思想,我感到很光榮,在這個荒謬的時代,我希望為儒家思想的復興,出一分力。

父親

父親有不少缺點,有些不介意,有些令人不滿,不過,我們就是要接受這樣的父親。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傳承

正如最能傳承古希臘文化的,不是現代希臘,而是英美法德這些國家,最能傳承儒家傳統的,也不是中國,而是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傳承佛教的,不是印度,而是泰國、西藏、台灣等。

日本的興盛

很多人知道,日本經濟長期衰落,但未必很多人意識到,日本文化很興盛,日本人很有教養,日本的流行文化,傳到世界各地,日本的劍道、茶道,講究修為,也有很多外國人學習,日本有它的問題,但在我看來,它仍然是一個興盛的國家。

不看興趣

對社會接觸多了,就發現很多人都不是按照自己的興趣來讀書和工作,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很多人工作,純粹為了應付社會,迎合他人。

物質過多

物質的富裕,社會的引誘,令很多人變得膚淺,只顧追逐一時的享樂,而不懂得平實深刻的道理。

零分之約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8185

有趣又令人反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