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成聖的欲望

表面說想救治天下,其實是想成聖、想流芳百世,根柢是名心。

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真偽

玩三國殺,需要一種辨別真偽的能力,在重重煙幕中,看穿假象,看出真相。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身份

三國殺中,身份需要善加利用,何時表露身份,如何隱藏身份,都有講究。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催逼

需要考試來催逼學生學習,正是現代教育的一大弊病。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愛自然‧愛知識

自然學校的情意教育,著重環保的根本 —— 愛大自然之情。如果你不愛大自然,你就很難持之以恆地保護環境。類比於學習知識,要人求知求學,也要培養人對知識之情,要令人愛上知識。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心是根本

世間萬象,追溯到最根本,往往是人心

人在世間的種種作為,都是心之顯現

孟子說四善端 —— 仁義禮智的根本,就是四心

寫詩,源於詩心,即真心

科學民主,建基於心之理性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科學‧証據

科學的根基在理性,判斷一個說法在科學上是否可信,看的是証據。証據決定結論。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觀‧容‧止

覺察與接受,可稱為「觀」與「容」。觀與容帶來的,是「止」。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寄望

有時想,今世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寄望神秘樂觀。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純然

「純然覺察」的「純然」,已有「接受」的意味。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死亡

日本人能夠正視死亡,甚至欣賞死亡、歌頌死亡,中國人則是迴避死亡。

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中道

哲道之中,有一種中道的智慧,也就是事情要恰到好處,過猶不及,例如做人要不鬆不緊、恰如其分,對虛榮心要抑縱平衡,修行宜走中乘。

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問題與方法

要掌握一門學問,可以從它的問題與方法入手。也就是說,要知道這門學問的中心問題,要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習哲道,要知道「思、生、死」三題,要知道思方五環、天人四諦

閱讀《我念與成長》,要解決的是如何面對我念的問題,方法是覺察和接受

奧修的問題是如何靜心,方法是覺知

孔子的問題是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內聖外王的問題,方法是仁與禮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發現

傳統教育的缺點是只管傳授知識,而不去說如何發現知識。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思方導向式

我自悟的一種思考方法

思方導向式:X 的目的是什麼?

確立思考方向,貫穿思考方法

李天命先生建立思考三式,核心是:意義、理據、可能性
意義要清晰到哪種程度?要清晰到能讓我們達到目的
什麼樣的重言句並非空廢命題?目的是提點的重言句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理據呢?能讓我們建立論點、達到目的的理據
什麼可能性是值得考慮的?能讓我們達到目的的可能性就值得考慮

哲道的目的是解決「思、生、死」三題

思方學的目的是判別是非對錯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書評

愛默生:《愛默生集:論文與講演錄》,蒲隆、趙一凡等譯
西方文化的結晶
對自然的了解、與自然的競爭
柏拉圖的概括力、莎士比亞的文風

牟宗三:《歷史哲學》
既是說歷史,也是說生命,一個朝代就是一個生命,有強盛的時候,有衰落的時候,有生,有死

龍應台、安德烈:《親愛的安德烈》
母子激辯,針鋒相對

劉再復、劉劍梅:《共悟人間 —— 父女兩地書》
柔和的父女溝通

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以利說義

墨子以利說義,認為義的根本是利,雖不能說全對,卻是很深刻的,當我們為人爭取正義,我們爭取的往往是對人的好處。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實然與應然

從「男女出生率接近」不能推論說「社會應實行一夫一妻制」,因為「事實判斷」不能推出「應然判斷」。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陰陽學

陰陽五行,可稱為古中國的科學,它的正確性,可用中醫來印証,但當它應用於術數,則未必正確。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日本禪

日本禪的一個特色,是重視事物的本來面目,飲食喜歡食物的原始味道,性格重視人的真我。